惺惺相惜是什麽意思(惺惺相惜形容什麽關係)
人生在世,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遇見,可惜,並非所有的遇見都很美麗。盡管人海茫茫,卻常是知音難覓。
“知音”一詞出自古代典籍《列子》中關於伯牙、子期的典故。伯牙奏樂,子期會意,後來子期亡伯牙“破琴絕弦”,以示世上再無知音之人,從此給後人開啟了“千古知音最難覓”的無限慨歎。
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寫了類似伯牙、子期的至交故事,那就是衡山派的劉正風與日月神教的曲洋互為知音,兩人不但都精通音律,而且能彼此欣賞。他們突破了門派偏見,為了所鍾情的音樂藝術寧死不屈,最終共赴黃泉,兩人合奏的《笑傲江湖曲》如伯牙所奏的《高山流水》一樣成為人間絕響。劉正風與曲洋,其才可嘉,其情可敬,其亡可憐。
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中,性情迥異的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事令人向往。劉備、關羽、張飛相逢於亂世,一見如故,源自英雄相惜。結義之後,三人同甘共苦,互不離棄。雖然作為蜀國國君的劉備在關羽死後不顧現實情況一意孤行地去報仇雪恨,導致自己和張飛抱恨死去,但是從情義的角度看,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的結義誓言。
曹雪芹的《紅樓夢》中,賈寶玉與林黛玉初見,便說這個妹妹是見過的,亦為一見如故的表現,事實證明他的直覺沒有錯,林黛玉成為了從來不勸他求功名的知心之人。寶黛之愛,魂牽夢縈,至死不渝,可貴之處,就在於二人互為知音而已。
還有電影《知音》中的護國將軍蔡鍔和風塵女子小鳳仙的相交、相知,被歌唱家李穀一所唱的主題曲深情演繹,且不說這首歌曲旋律多麽優美,僅是歌詞就相當走心:
山青青
水碧碧
高山流水韻依依
一聲聲如泣如訴
如悲啼
歎的是
人生難得一知己
千古知音最難覓
山青青
水碧碧
高山流水韻依依
一聲聲如頌如歌
如讚禮
讚的是
將軍拔劍南天起
我願做長風
繞戰旗
蔡鍔與小鳳仙的情感,既有寶黛愛情的真切,又有愛國情懷的共鳴,自是另一番境界。這首主題曲的歌詞,讓人對“知音”一詞更多理解,對知音之人更懂珍惜。
你我皆凡人,身在紅塵中,難免行程染盡世俗顏色,著實難遇知音之人,萬一哪天遇到一個人能夠心生一見如故之感,自是人生罕有快事。那感覺,當如金庸小說《神雕俠侶》中的老年黃藥師與少年楊過的相遇,超越年齡,超越經曆,相處時能夠互通心意。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作為普通人就沒有得遇知音的機會,隻不過,要看你怎麽去理解知音的內涵。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難遇見如前文所列舉的令人如癡如醉的知音情義,卻常會擁有另一種與知音相近的美好情意,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惺惺相惜。
百度了一下,“惺惺相惜”一詞出自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意思是性格、誌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愛護、同情、支持。
竊以為能夠惺惺相惜的人,即使性格、誌趣、境遇並不相同,也必然具備“互相愛護、同情、支持”的感情。換句話說,一旦交往的雙方能夠互相愛護、同情、支持,就是在惺惺相惜。至於在交往中會產生嫌棄、反感、鄙視、曲解、排斥、強勢、猜疑、妒忌、脅迫、利用、虛偽等狀況的人,肯定與惺惺相惜這種情感毫無關係。
以前,我並沒有在意過“惺惺相惜”一詞,直到遇見柳並和她日漸熟悉。我和柳截然不同,完全是兩種類型的人。柳不同於我的呆板、偏執、狹隘、張揚、率性、自戀,她為人低調而有原則,作平凡狀卻獨具慧眼,與人相交富有分寸感。本來按照我的為人,我們不會有太多交集。
記得成為同事不久,柳就友善地主動和我聊天。因為我們都是幼兒的母親,所以常常會聊起關於孩子的話題,很快我就發現柳和她的兒子十分有趣,這讓我大有好感,慢慢地就走近了,不知不覺中做到了彼此信任。這個過程,就如春夏秋冬的轉換一樣自然而然。
後來,因我主動辭職離開了原先的單位,就此和柳等要好的同事們別離,加上因突然失去父親痛不欲生的我大有消極避世之念,在經濟拮據的情況下,搬到了南部山區定居,從此與原先在濟南的熟人都隔了遙遠的距離。
有一段時間,我從不聯係任何人,寧願讓曾經認識我的人把我忘記,一度覺得活在世上一個朋友都沒有也沒關係。然而,善良的熟人們卻不計較我的任性疏離,無論故交還是新朋,都有人對我念念不忘,會主動跟我聯係,除了友好的問候,還有“缺生活費了就告訴我”的關懷,溫暖了我人生中在精神上最為黑暗的一段歲月,我沒有真的墜入抑鬱症的深淵,與這些朋友的真誠關愛大有關聯。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我在具有自暴自棄的傾向時,從朋友那裏獲得了有力的社會支持,對身心健康非常有利。從此,我以“窮在山區有人問”的奇遇而自鳴得意,熱愛生活的本性重新被激活。
我想:對於善待我的人們,自己無以回報,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好好生活,至少要讓朋友們不以認識我為恥。我要用自己的積極進取,讓所有關愛我的人放心。
自然,這些一直關心我的人中有柳。之所以單獨挑出她來說,是因為她引導我懂得了什麽是惺惺相惜。因為距離遙遠,又各自忙著過自己的日子,所以我和柳難得一見,和其他在濟南的朋友一樣,常常一別就是兩三年甚至更長時間,尤其後來大家知道我在忙著寫東西,更是對我愛護有加,平時沒事兒連個微信都不跟我閑聊噠,但是感情依舊。
有一次,柳說要來南部山區參加培訓,終於有了重聚的可能。結果她是在田野之中的某個建築裏封閉學習,也弄不清什麽地方,而我在人生中途落腳南部山區,對這裏的地理環境並不熟悉,最終我們竟然離得近了也沒見上一麵。當我為此遺憾時,柳卻說我們能夠離得如此近過就很不錯,在人生中我們能夠遇見,相互鼓勵、相互溫暖,有這份惺惺相惜之情足矣。
柳的原話記不清了,但大意如此吧。柳的豁達和睿智,讓我豁然開朗——原來人與人之間還有一種可貴的美好情意叫惺惺相惜。難能可貴的是,這份情意已然擁有,無需尋尋覓覓。
回顧與柳的交往,我對她是粗枝大葉,她待我卻十分細膩。
當我習慣說自己笨時,柳卻以冷眼旁觀的姿態平靜地說:“你是有時候笨,有時候聰明。”這還是第一次有人這樣評價我,於是認真問她我什麽時候笨什麽時候聰明。柳稍加思索便說:“你是該笨時就笨,該聰明時就聰明。”我倒愣了,半天才反應過來,心想照柳後麵所說,自己豈非大智若愚之人?這是柳在變著法誇我鼓勵我,所以至今尚有自知之明的我隻信她前麵的話,並不信她後麵的解釋。
在我的網絡動態上,柳發現我因不明事理的鄰居相擾而煩惱,她淡淡發過幾句話來,就能把我的滿腔怒火給撲滅,讓我決定進一步修煉心理;當我剛開通微信時,一向低調的柳卻高調地給我發過幾個她所喜歡的微信公眾號,其中的“六神磊磊讀金庸”和“老樹畫畫”讓我十分喜愛……在與柳為數不多的交往中,她能洞察到我都沒覺察到的一些自己的心思,真是難得。
當現在人們感歎叫你“親”的人並不真親、稱“朋友”的人亦非真友時,我卻依然擁有人世間惺惺相惜的美好情意,心中所珍藏的朋友,兩隻手也數不過來,這是上天的厚愛,這是人生的幸運。
因此,當你知道我住在偏僻的小山村,日常深居簡出而無社交,忙於埋頭過自己的清靜日子之時,千萬別以為我是缺朋少友的可憐蟲。我擁有的友情,純而真,淡而深,基本與世俗利益糾葛無關。
在我的真心朋友中,既有曾經的同學、同事,又有曾經的學生,大家的年齡和性情各各不同,卻能始終真誠相待。我們的友情,從來不是掛在嘴上,而是珍存心裏。平時各忙各的,互不相擾;若是有事聯係,則真情依舊。
由此,我平凡的人生中,出現了即使身處逆境、生活清貧也擁有諸多真心朋友的奇跡。我想:人與人之間最好的交往方式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情意就是惺惺相惜。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